一、目的
规范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维修流程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,延长使用寿命,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。
---
二、适用范围
适用于实验室所有通用设备,包括但不限于:
- 电子类:离心机、电泳仪、PCR仪、恒温箱等
- 机械类:振荡器、粉碎机、搅拌器等
- 光学类:显微镜、分光光度计等
- 温控类:烘箱、培养箱、超低温冰箱等
- 辅助类:纯水机、真空泵、灭菌锅等
三、职责分工
1. 设备管理员
- 制定维护计划,监督执行
- 建立设备档案,记录维护维修历史
- 组织操作人员培训
2. 实验操作人员
- 日常使用前检查与基础维护
- 及时报告设备异常
3. 维修工程师
- 执行专业级维护与故障诊断
- 提供技术指导与备件更换
---
四、维护内容与周期
| 维护类型 | 频率 | 具体操作
| 日常维护 | 每次使用后 | 1. 清洁表面及内部(如离心机转子腔、显微镜载物台)<br>2. 检查电源线、插头是否完好<br>3. 归位配件并关闭电源 |
| 周检 | 每周一次 | 1. 校准温控设备温度(如培养箱)<br>2. 检查机械部件润滑(如离心机轴承)<br>3. 测试安全装置(如灭菌锅压力阀) |
| 月检 | 每月一次 | 1. 深度清洁过滤网(如超净台、冰箱散热器)<br>2. 检查密封件老化(如干燥箱门封)<br>3. 运行自检程序(如PCR仪) |
| 年度维护 | 每年一次 | 1. 专业校准(如天平、pH计)<br>2. 更换易损件(如真空泵油、纯水机滤芯)<br>3. 电路安全检查 |
五、故障处理流程
1. 故障报告
-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,张贴“停用标识”
- 填写《设备故障报告单》(含现象、发生时间、操作记录)
2. 初步诊断
- 设备管理员进行基础排查(如电源连接、参数设置)
- 禁止非专业人员擅自拆解精密设备
3. 维修实施
- 内部可处理故障:24小时内响应,维修后填写《维修记录表》
- 需外部支持:联系厂商或认证维修机构,全程跟踪维修过程
4. 验收与重启
- 维修后需进行性能验证(如离心机转速测试)
- 管理员签字确认后方可重新启用
六、记录管理
1. 建立“一机一档”制度,档案包含:
- 设备说明书、合格证
- 维护/维修记录表(模板见附件1)
- 校准证书、备件更换清单
2. 电子档案同步更新,保留至少5年
七、培训与考核
1. 新设备启用前进行专项操作培训
2. 每半年开展一次维护技能培训(重点:生物安全柜HEPA滤膜更换、液氮罐安全操作等)
3. 考核合格人员授予设备操作权限
八、应急预案
1. 关键设备(如-80℃冰箱)配置备用电源或安排备用设备
2. 建立紧急维修联络清单(包含设备厂商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)
3. 突发性故障导致实验中断时,启动样本转移预案
九、附则
1.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
2. 附件:
- 附件1:《实验室设备维护记录表》
- 附件2:《设备故障维修申请单》
- 附件3:《关键设备备件库存清单》
注意事项
- 涉及高压、高温、辐射等危险设备,维护前需执行断电/泄压等安全操作
- 精密仪器维修后必须重新校准
- 报废设备需彻底清除实验数据并贴“报废标识”
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补充以下内容:
1. 特殊设备(如激光器、X射线仪)的辐射防护维护要求
2.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灭菌专项流程
3. 大型共享设备的预约维护时间安排表